5月8日,湖北正式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,这份方案,以“民生导向”为亮点,引发外界关注。比如,湖北全面推行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;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支撑,今年新增公办中小学、幼儿园学位6万个,家门口就能读好学校。从生育津贴到娃的教育,湖北直击“生得起”“养得好”难题,赢得声声好评。(5月12日 极目新闻)
生育养育,既是家事,更是国计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,鼓励家庭生育事关人口结构优化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。近年来,多地通过发放"真金白银"减轻生育负担,提升家庭生育意愿。2023年宁夏、河南郑州等地率先推出多孩家庭育儿补贴,让政策暖意惠及千家万户。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实施梯度补贴政策,对一孩、二孩、三孩家庭分别给予1万、5万、10万元育儿补贴,引发广泛关注。杭州自5月1日起推出生育津贴直发措施,参保人员生育津贴将直接拨付至个人账户。全国多省积极跟进探索生育补贴制度,这些先行实践为民生福祉增添了温暖底色。
孩子的事,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大事。如今的家庭,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持续提升。一些地方推出生育津贴,实施“细水长流”策略,逐年发放补贴,同样有效减轻家庭育孩负担。政策的温度在于精准利民惠民。除了为家庭减负,湖北还加快出台延长婚假的具体办法,并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,这样的实惠政策,直达更多年轻群体的同时,也有助于引起社会对多孩家庭的关注和帮助。
政策实效关键在于落地生根。湖北生育津贴政策的创新亮点在于“直达机制”。从过去“代发”到如今“直发”,生育津贴直达家庭,减少流转环节,有助于让政策触角更广泛延伸到千家万户,在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达”中缩短周期、提升效率,凸显从细节处为民办实事的地方作风。
资金效能重在精准投放。湖北将生育津贴纳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正是瞄准当前家庭育儿的经济压力,实打实促进增收、减轻压力、拉动消费。短期看,生育津贴与以旧换新、住房优惠等政策形成合力,可有效激活消费市场;长远观之,通过提升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,更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持续发展的人口红利。(周军)
发布于:北京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